做得出≠做得好!折床加工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

很多人看到板子折出來、角度也看起來「差不多」對了,就可以交貨了,但身為一個做了二十幾年折床加工的老師傅來說,做得出,真的不代表做得好!!
尤其是幫工業機殼、精密組裝件、客製化機構件在折的話,那個差一點點,就可能讓後段組裝的人罵到不行
分享幾個最容易被忽略的折床加工細節,讓你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折得漂亮、準又快,而有些人永遠卡在「交貨堪用、但客戶不回單」的死循環
1.展開尺寸沒考慮到反彈?你以為角度對了就行?
很多新手在畫圖或下單時,只算了板厚、長度,沒考慮材質反彈係數,尤其像SUS304、鋁合金、甚至是高強度冷軋鋼,反彈量差很多,有時候角度會整個跑掉
如果沒提早修正展開尺寸,師傅現場只會硬壓、硬試,但這樣更容易浪費板材,專業的折床加工,是一開始就知道要怎麼彎,還能事先預估角度偏差去做補償的
2.板厚差一點點,角度可能就會出事!
有沒有遇過同一批料,一折下去,前幾支沒問題,後面卻角度都不一樣?不是機器壞掉,是板厚有微小誤差,折床靠「上下模之間的V型槽」壓出角度,如果選的V寬太窄,板厚一點點變化,角度就整個跑掉
專業一點的做法是:
- 量每一片實際板厚
- 或者選用比較寬容的V槽比值
3.折床定位方式錯誤,導致尺寸不一樣
一樣是折90度,前定位vs.側定位出來的尺寸可以差多少嗎?如果料件有毛邊、有切割殘渣或變形,用毛邊那側當定位基準,尺寸一定會飄的
再來,中長料如果不加側定位,只靠人工手扶對準,也很容易偏斜,一偏角度沒變,但展開長度、實際尺寸全部都偏了——這就是「看起來沒錯,但裝不上」的經典案例
4.彎曲方向搞錯,整件報廢
左右對稱件或孔位分布不均的料件,明明整個加工順序都對,角度也漂亮,就是折成鏡像件了…
一開始排程就要確認彎曲方向跟孔位,還會貼標籤做標示,避免現場出錯,尤其在大量件時更重要
5.沒注意模具磨損,良率默默在掉
折床模具 可不是用不壞的,尤其是做厚板、硬料時,上模下模的尖角其實很容易磨損,一模一樣的加工參數,用久了角度突然壓不準,這時候不是壓力不夠,是模具磨了!
建議每週都檢查模具表面,還有V槽邊角有沒有崩、變形,必要時用石頭修模或整組汰換
折得出來不難,折得漂亮、準又穩,才是真本事!
折床這一塊,真的藏了很多細節,而這些細節才能真正維持品質,別再「能折就好」了!!

